首页

国产精品sm高清视频免费

时间:2025-05-26 06:39:53 作者:展现魅力 激发活力(观沧海) 浏览量:53590

  香江之畔,活力涌动。

  从激动人心的香港国际马术盛典,到汇聚全球目光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再到充满速度与激情的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今年上半年,一连串精彩纷呈的盛事活动在香港轮番上演,不仅向世界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更澎湃着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自2023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把推动“盛事经济”作为带动旅客访港,提振本地消费的重要举措。2024年3月,香港旅游发展局还专门成立“盛事拓展专组”,担当活动主办单位的“第一站联络窗口”,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协调保障。如今,香港“盛事经济”已交出亮眼成绩单:2024年全年,香港有超过240项盛事活动,据推算共吸引旅客逾200万人次,为香港带来约75亿港元的消费额及45亿港元的经济增加值,更是给香港国际影响力带来了难以用数字衡量的巨大提升,充分彰显了“盛事经济”的强大动能。

  香港素有“亚洲盛事之都”和“国际会展之都”的美誉。借助盛事的强大吸引力,旅客纷至沓来,“人气”变成“财气”,有力带动了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等经济收益,既为香港注入了消费活力,也进一步巩固提升了香港作为“魅力之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香港“深化国际交往合作”。香港在这方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基础,在金融、贸易、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都具有独特优势,发挥了独特作用。通过举办国际盛事,香港能够更好地向全世界展示其作为国际大都会的独特魅力,生动讲述香港故事,精彩传递中国声音。

  细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盛事年表,从高雅的文化艺术展览,到专业的展览论坛、喜庆祥和的节日庆典,再到引领潮流的金融创新和科技盛会,可谓丰富多彩。香港中西文化荟萃,正着力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融汇了中与西、古与今、快与慢、新与旧。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与国际化、多元化的环境,为各类盛事活动提供了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尤为重要的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显著优势,这为香港举办各类盛事提供了不竭动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9届,成为世界各地政商人士共商发展机遇、共促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不仅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融合和人才交流,也向世界展示人文湾区新风貌;中华文化节系列活动,让观众近距离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魅力……正如香港舆论所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香港举办国际盛事的舞台也越来越大。”内联外通的香港,舞台广阔,机遇无限。

  前不久开幕的启德体育园,不仅为体育赛事提供了全新舞台,也成为香港推动“盛事经济”发展、打造“盛事之都”的新引擎。面向未来,香港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定能呈献更多、更精彩的盛事活动,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程 龙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5日 第 05 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通用汽车将裁员超千人 美媒:担心行业衰退 美国车企正试图降本

如今,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绿色生态,青海多地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乡村旅游、草原牧游等创收新业态,来此间体验绿色生态之美的人越来越多,不少农牧民在家门口端起“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澜湄区域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动在云南举办

“原来法国人喝茶,只能喝出茶味,并不知道茶的品种。现在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认识普洱、铁观音,他们开始研究茶叶,细品茶的滋味。而在中国,也有更多的人学习品味法国红酒。”

我国抽水蓄能累计投产超5000万千瓦 在建规模破亿级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从翻译角度对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接受性进行了深入思考,强调要深刻理解中国政治外交话语的概念,把握其独特内涵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话语国际化转换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外交部:中方发展中非关系没有私心杂念,只有真情厚谊

贺哈是一个傣族村寨,村里世代传承的“山神舞”被列入普洱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相罕章引进了7种颜色的水稻,把非遗种到了稻田里,让彩色的“山神”在有“彩虹”的稻田里跳出奇异灵动的舞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部署做好寒潮雨雪天气应对工作

通过调研发现,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例如山东省截至6月底,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21万千瓦,有力促进了本省新能源消纳;江苏省截至7月15日,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40万千瓦,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关资讯
戴玉强出任艺术总监 意大利歌剧《茶花女》将在郑州连演十场

其次,在国际政治层面,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冲突,深刻影响国际安全形势,不断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两年来,国际安全形势愈发尖锐对立。这场危机严重加剧了国际政治中的集团对抗和阵营对立。围绕乌克兰危机,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的大国协商一致原则面临艰难困境,集团对抗日益取代机制合作。乌克兰危机升级让大国关系发生变化。一方面,俄欧关系、美俄关系破裂,美欧关系走近,欧洲陷入长久地缘政治冲突漩涡,欧洲长期追求的战略自主遭遇明显挫折,对美战略依赖程度加深。欧俄经贸合作彻底破裂、政治合作冻结,对抗取代合作成为欧俄关系的主基调,隔绝孤立恐将长期延续。另一方面,美国没有改变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改变遏制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打着“今日俄乌就是明日亚洲”的幌子,在强化亚太双边同盟的同时,推动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成型,撮合日韩关系出现“戏剧性的改善”,加固美日韩军事同盟体制,构建多个如“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小院高墙”式排他性组织,助长了亚太地区的集团化和阵营对抗局面。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